中研院長廖俊智任期將於明年中屆滿,中研院啟動院長遴選程序,讓人意外又不意外,前副總統陳建仁「再次」雀屏中選,成為被推薦人之一。
儘管遴選程序才開始,儘管依法依規中研院院長遴選委員會至少要推薦四名候選人供評議會票選出三人,再供總統圈選任命,陳建仁「意外出線」,似乎提早預告他九個月後「不意外」當選,當然,也留下一個尷尬的懸念:那麼誰還肯陪陳建仁走一遭「過場」?跑一趟「高級知識份子的龍套」呢?
說陳建仁「意外出線」,因為他本來是遴選委員會副召集人(召集人是前院長李遠哲),他的任務是為中研院「覓才」,找到至少四位推荐候選人,結果遴選委員會開兩場座談會之後,他就從推薦人一轉而為「被推薦人」;陳建仁能不能從遴選委員會轉為候選人呢?依法依規依其個人國內外院士資歷,沒什麼不可以,唯一的問題是:為什麼又是他?
「陪小英走一段」讓他嘗到「政治放不下」的滋味
陳建仁的「角色轉換」並不讓人意外,特別是晚近十年;在民進黨第一次執政的陳水扁時代,他曾任衛生署長、國科會主委;民進黨第二次執政的蔡英文時代,他成為蔡英文的「最佳搭檔」,堪謂少數極受總統倚重的副總統,副總統任內兼任年金改革委員會和(總統府)人權諮詢委員會召集人,總統各種提名的審荐小組召集人不待話下,特別的是,即使副總統卸任,他還是以「前副總統身份」擔綱考試委員和監察委員提名審荐小組的召集人,簡直把時任副總統的賴清德當擺設(註:賴清德副總統任內只擔任過一次大法官提名審荐小組召集人)。
蔡英文信任他,不是沒有原因,陳建仁什麼都能幹,什麼都肯幹,只要蔡英文開口,他基本不會說「不」,他是蔡英文第一任的副手,賴清德與蔡英文競爭總統初選提名落敗後,陳建仁二話不說主動「退讓」,騰出副手位置好讓蔡英文做「政治安排」,這當然也為他博得民進黨內極高的聲譽。
騰出副總統並不特殊,民選總統因應兩任不同的政治考量都會選擇不同的搭檔,特殊的是,做為「中研院士」,以「學術聲望」躋身政壇的陳建仁,因為「陪小英走一段」的經歷,似乎讓他嘗到「政治放不下」的滋味,副總統卸任後,他反而在蔡英文介紹下加入民進黨,成為「真正的黨人」,也成為「小英之友會榮譽總會長」。
「民進黨的百搭」─蔡英文重用到賴清德不能不用
成為民進黨人也不特殊,特殊的是當年入黨的「機緣」─蔡英文有意讓他競選台北市長,甚至可能成為二0二四年與賴清德競爭黨內提名的「棋子」,結果七轉八轉,民進黨台北市長提名人轉到了前衛福部長陳時中身上,回鍋中研院的陳建仁以「中研院院士暨專任特聘研究員」,竟不顧非議,充任陳時中競選總部主委,這已經不是以社會地位或學術聲望為特定政客背書的「聲援力挺」,而是直接捲入政黨活動,這讓中研院在政黨、政客面前低頭又刷新一頁。
陳建仁寫下「院士出任政黨特定候選人競選總部主委」之「歷史新頁」,不多久,包括陳時中在內的民進黨九合一選舉大敗,蔡英文辭民進黨主席,蘇貞昌辭行政院長,陳建仁又成了蔡英文的「救火隊」─政權過渡期的行政院長,往例有過副總統兼行政院長,不乏行政院長之後成為副總統,陳建仁則再一次創下副總統卸任後出任閣揆的新紀錄,而且,聲言「行政院長」是他最後一個「政治職務」,這是向即將競選總統的賴清德忠誠表態,事實也是如此,賴清德競選總統,陳建仁同樣輔選得樂不可支。
這五年,彷彿緊趕慢趕為他添資歷,陳建仁成了「民進黨的百搭」,比歷任黨產會主委、金管會主委、國安會秘書長、國防部長的顧立雄,不遑多讓。顧立雄和陳建仁都是蔡英文重用到賴清德不能不用的人,於其個人固然展現其重要性,但於民進黨於政府却突顯一個大問題:除了他們,人才庫裡就沒有人了嗎?陳建仁本是遴選委員,却轉而成為被推薦人,很難不讓人聯想,民進黨或中研院這一次是否找不到人了?再讓陳建仁當救火隊?
年逾古稀當院長,不退不休成「路擋」
陳建仁學術資歷不可謂不亮眼,還曾為中研院副院長(翁啓惠時代),被推薦為院長人選,看似順理成章,但是,早年的陳建仁為「宇昌案」背書(該案司法無事,不表示道德無瑕),拚命為自己添政治資歷的這些年,他還是爭議最大的高端新冠疫苗的背書人(司法雖無事,但民意多數相信有事),二0二二年九合一大選的「論文抄襲風暴」中,他也是為爭議論文背書的人;他是軍公教年金改革的推手,自己却是不退不休的「特殊特聘研究員」,根據中研院聘任辦法,研究員六十五歲退休,可延長到七十歲,極少數具國外講座聲譽的「特聘研究員」則可以不受限制,一延再延(延一次三年),陳建仁即是其中之一。
當年,李遠哲被延攬回台出任中研院長時五十八歲;接著,李遠哲延攬回台的翁啓惠出任院長時亦是五十八歲;巧不巧,現任中研院長廖俊智也是五十八歲回台出掌這個最高學術研究單位,中研院做為理應避處政治漩渦之外的學術殿堂,包括李遠哲在內的院長,都能做滿兩任十年,這十年也是他們學術生涯最成熟而能有創發的年紀,相比之下,七十四歲的陳建仁不僅僅是老了十六歲的問題,而是成了「路擋」─十年,能擋住多少具有學術研究爆發力的科研菁英?
陳建仁不退不休為學術研究也罷,但古稀之年的陳建仁一心撲在政治工作上,充任政黨候選人競選總部主委的「中研院長」能得到多少敬重?於中研院的長遠發展豈非徒惹爭議?李遠哲做為院長遴選委員會召集人,一手主導或操控中研院已經三十多年,不為自己想也要為中研院、台灣的學術未來想,愈走愈窄愈政治化、甚至政黨化的中研院,絕非台灣之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