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智英香港國安法案件:英國議員報告斥政府冷待 外相稱要注重與中國接觸
香港新闻

黎智英香港國安法案件:英國議員報告斥政府冷待 外相稱要注重與中國接觸

发表时间:

一群关注香港状况的英国议员发表报告,批评伦敦政府冷待「壹传媒」创办人黎智英遭以中国《香港国安法》起诉案件。英国外相回应称,必须持续与北京接触。

英国议会跨党派香港小组(APPG on Hong Kong)的报告形容,黎智英案「展示了专制最糟糕的一面」,而英国政府对这位英国公民的遭遇所做的表态「连窃窃私语都谈不上」。

英国外交大臣詹姆斯·克莱弗利(James Cleverly;祁湛明)星期二(4月25日)接受BBC採访时反驳称,英国有就黎智英的处境发声,但要做到持续发声,就必须持续接触中方。

中国外交部驻港公署与香港特区政府对英国议员小组报告「表示强烈不满和坚决反对」,指责此举为「打着新闻自由幌子大肆破坏香港法治,为反中乱港分子撑腰说项,赤裸裸干预香港事务和中国内政」。

中国外交部驻港公署称:「『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英国某些政客借黎案极力干预特区依法施政、破坏香港法治,甚至悍然叫嚣制裁中方官员,纯属癡人说梦、不自量力。」

黎智英被控告的众多案件中,最备受瞩目的「串谋勾结外国势力危害国家安全」案件原定于2022年12月开审,但因香港特区政府试图透过法院阻止黎智英聘用英国御用大律师出庭辩护失败,继而提请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首次就《香港国安法》释法,高等法院裁定押后至2023年9月再讯。

若被判有罪,黎智英有可能被判处无期徒刑。

英国议会跨党派香港小组成立于2019年11月,即简称「反送中」的反对《逃犯条例》修订案示威浪潮濒临因新冠病毒病(COVID-19)疫情剎停之际。小组虽然是由议员组成,但并非议会下属机构。

小组于本周发表的这份报告认为,黎智英与他所创办的《苹果日报》高管遭以《香港国安法》起诉,《苹果日报》倒闭等事件,反映香港新闻自由每况愈下。小组认为香港当前局面「明显的违反了」1984年《中英联合声明》,没能保障人权。

小组认为,黎智英作为一位英国公民被抓捕,英国政府理应为他大声疾呼,尤其当他几乎不可能会获得公平审判,同时将面对终身监禁这样的处境下。

为出席报告发表活动而专程到伦敦的黎智英三子黎崇恩(Sebastian Lai)对BBC第四广播电台《今夜世界》栏目(The World Tonight)评论说,英国政府对其父亲的处境几近毫无作为。

黎崇恩说:「举例说,他们没曾谴责此前(香港当局)对我父亲的控罪,包括他目前正在服刑的一项(欺诈罪),那根本上就是违反租赁合同。他们没曾要求释放他。」

黎崇恩又说,他们一直在寻求会晤外相剋莱弗利,但一直未获接见。

克莱弗利接受BBC专访时反驳称,他曾在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等场合为黎智英案发声,英国政府也将持续、恆常地向北京提出此类议题,「但毫无疑问,唯一能让我这样做的途径,就是通过(与中方)接触」。

克莱弗利称,他不会许诺会晤黎智英家属,他相信政府已有团队与黎家保持联络,他也将确保自己清楚了解案件进展。

克莱弗利还称要与中国建立更具建设性但更稳固的关係,并强调孤立中国不符合英国利益。他在接受BBC採访后出席伦敦金融城市长复活节晚宴(the Lord Mayor's Easter Banquet),推销他的新对华政策。

报告促请英国政府採取多项措施,包括将黎智英案视为「首要政治工作」,公开要求香港当局释放与黎智英一同被起诉的《苹果日报》编採高层,以及向黎智英提供领事保护。

黎智英没曾公开宣布放弃中国国籍。1997年7月香港政权移交前,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于1996年5月对中国《国籍法》释法,界定拥有中国血统的香港居民,不论是否持有英国国民(海外)护照(BN(O)),自1997年7月1日起均为中国公民;经「居英权计划」取得的英国公民身份不予承认。

黎崇恩对BBC说,就他所知,英国外交人员曾提出探视黎智英,但香港特区政府没曾答覆英方,理由似乎就是因为黎智英被视为中国公民。

无国界记者(Reporters Without Borders)、保护记者委员会(Committee to Protect Journalists)与英国民间组织香港观察(Hong Kong Watch)均欢迎英国议会跨党派香港小组的这份报告。这些组织均曾向小组提供证词。

保护记者委员会亚洲计划协调员马丽怡(Beh Lih Yi)说:「英国首相苏纳克(Rishi Sunak,辛伟诚)及其政府务必听从跨党派香港小组最新发表的报告,这份报告促请他们为争取出版人黎智英获释而施压。」

浏览其他香港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