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拘捕到审讯香港壹传媒创办人黎智英“串谋勾结外国势力危害国家安全”案件已持续四年多。随着辩方律师完成结案陈词,审讯终于告一段落。
中国香港特区高等法院三名法官星期四(8月28日)宣布将“适时通知”宣判。至此,从2023年12月开审起计算,庭审已断续进行了156天。
今年77岁的黎智英于2020年8月被香港国安警察拘捕,同年12月遭起诉,成为《香港国安法》“勾结外国或者境外势力危害国家安全罪”下被诉第一人,引起西方国家政府与人权倡议团体关注。一旦被判有罪,最高可被处以无期徒刑(终身监禁)。
BBC中文梳理该案从拘捕到审判全过程。
2020年12月,黎智英被香港国安警察起诉两项《香港国安法》下的“勾结外国或者境外势力危害国家安全罪”,同案被起诉的还有:
2021年底,检察官加控各被告加控《刑事罪行条例》下的“串谋发布煽动刊物罪”。
除了个人,三家壹传媒旗下公司也被列为被告人:
各被告人中,黎智英与三家壹传媒公司不认罪。
2023年12月18日,黎智英“勾结外国势力”案正式开审。因涉及人员众多,高等法院原讼法庭移师香港面积最大的西九龙裁判法院开庭。国安法指定法官杜丽冰、李素兰(Justice Susana Maria D'Almada Remedios)和李运腾组成合议庭,取代陪审团审案。法院当时预计需时80天审理。
案件检控方代表为香港特区律政司副刑事检控专员周天行、助理刑事检控专员张卓勤和高级检控官陈颖琛;黎智英辩护方代表为资深大律师彭耀鸿、大律师关文渭和新西兰御用大律师马克·科莱特(Marc Corlett KC)。科莱特持有香港执业资格。
香港特区财政司在2021年9月入禀高院强制壹传媒清盘,三家被列为被告的《苹果日报》公司最终由清盘人委任大律师王国豪代表辩护。
控罪书与控方开案陈词指控黎智英为案件主脑,以传媒为平台,与陈梓华、马克·赛门(Mark Herman Simon)、李宇轩、刘祖廸等人,串谋请求外国机构或人员,对香港特区或中国实施制裁、封锁或其他敌对行动,是为干犯“串谋勾结外国势力”罪;与张剑虹、陈沛敏、罗伟光、林文宗、冯伟光、杨清奇及其他人,串谋刊印、发布、出售、要约出售、分发、展示或复制煽动刊物,并请求外国机构、组织或人员对香港特区或中国实施制裁、封锁或其他敌对行动,是为干犯“串谋发布煽动刊物罪”和第二项“串谋勾结外国势力”罪。
陈梓华是一名律师助理,与青年社会活动人士李宇轩为“重光团队”(SWHK)成员,在“十二港人偷渡案”中承认“串谋勾结外国势力”罪后一直被还押;马克·赛门是黎智英长期助手,身处海外;刘祖廸别名“揽炒巴”,身处海外,被香港国安警察悬赏100万港元通缉。
控方传召八名证人,包括被视为“从犯证人”的张剑虹、陈沛敏、杨清奇、李宇轩和陈梓华,以“特赦证人”身份出庭壹传媒集团营运总裁周达权,社交媒体专家证人邹锦沛博士,和一名香港警察国安处警员。
2024年7月25日,合议庭裁定表面证据成立,要求辩方答辩。11月20日,辩方传召黎智英作供,这是他被还押近四年来首次在公开场合发言。他先后接受了控辩双方律师,还有三名合议庭法官的盘问。
作证期间,黎智英强调自己不支持“港独”主张,法官多次质疑;双方争辩黎智英到底是否承认自己为中国人;黎智英称自己是政治犯,法官驳斥他是因为刑事罪行受审。
证供中,黎智英还否认要推翻中共政权,否认支持“台独”,又确认自己“在意”泛民主派于《香港国安法》颁布后举行的非正式立法会初选——该起事件其后演变成47人“串谋颠覆国家政权”案——和曾介绍美国前任官员予时任台湾总统蔡英文认识,并由他支付相关费用。
其作证持续至2025年3月6日,前后52个工作日。关文渭大律师在结束时,形容黎智英的证供属“史诗式”;法官李运腾在随后整理结案陈词安排的公开内庭聆讯中形容,黎智英供词足以产生上千页誊本,整合其证供是“令人望而生畏的任务”。
8月18日,经历数度延误,庭审进入结案陈词程序。
在为期八天的陈词中,辩方指出,黎智英在《香港国安法》生效前曾要求外国制裁中国与香港,但有关行为在该法生效后已停止。且《苹果日报》是新闻媒体,应享有新闻自由保障。
控方则认定在《香港国安法》生效后仍以主脑身份,鼓励其他串谋者继续国际游说,又利用《苹果日报》寻求外国势力制裁,显然是背叛中国国家利益与国家安全。
合议庭法官质疑和反驳辩方言论自由并非绝对,黎智英言论中对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的指控是“散播恐惧”,又质疑会否有人因为《香港国安法》生效,就突然不再要求制裁。
2020年6月30日,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香港国安法》以及对香港《基本法》的相应修订,交付香港特区行政长官颁布。时任特首林郑月娥马上签署,当晚23:00(15:00 GMT)刊登宪报生效。8月10日,国安警察首次搜查壹传媒暨《苹果日报》总部,拘捕黎智英等多名报社高层。
同年12月,黎智英先后被国安警察起诉诈骗罪与“勾结外国或者境外势力危害国家安全罪”,被即时收押,期间曾短暂获高等法院批准保释。但主管检察工作的特区政府律政司不久便向终审法院上诉成功,使其复归收押。
2021年底,检察官以《刑事罪行条例》下的“串谋发布煽动刊物罪”加控各被告。
2024年3月,特区立法会通过《基本法》第23条立法,煽动罪行被转移至特区《维护国安条例》。香港媒体普遍将黎智英等人被起诉的煽动控罪称为“旧煽动罪”。
2022年11月,前述六名《苹果日报》编采人员向法庭承认“串谋勾结外国势力”罪。法官裁定全部被告还押,待黎智英的审判结束后再行量刑。
几乎同一时间,特区政府不同意高等法院批准黎智英雇用英国的御用大律师欧文(Timothy Owen KC)为其出庭辩护,继而向全国人大常委会申请首次就《香港国安法》“释法”,案件被押后九个多月。
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决议交由香港特首决定是否允许外国律师为国安案件被告人出庭。香港特区立法会在2023年5月通过政府动议,修订《法律执业者条例》,国安案件控辩双方要聘用外国律师出庭,须先接受特首审批,且其审批权不容特区任何机关或人员挑战。
同年8月,高院提出,因其中一位主审法官仍未审结民主派47人初选案,将黎智英案二度推迟至12月18日开审。
在此之间,黎智英先后因2019年“反送中”示威期间三宗“未经批准集结”案件,以及壹传媒总部大楼“力高欺诈案”,合共被判监5年9个月。
黎智英“勾结”案自起诉以来,英美等西方国家政府与北京、香港当局多次互相批评。
6月底,当时正准备调任美国驻华大使馆副馆长的驻港总领事梅儒瑞(Gregory May)公开表示,美国总统特朗普(Donald Trump;川普)非常关注黎智英的命运,又称香港有许多人因和平表达政见而被囚,实属不幸。
特朗普在8月份结案陈词开始之际对福克斯新闻(Fox News;霍氏新闻)说:“我说过我100%会(跟习近平)提起这事情。我会尽我所能去营救他。”
在此之前,特朗普于7月宣布延长对香港的“国家紧急状态”命令一年。他称中国近期采取行动,从根本上破坏香港自治,对美国国家安全等构成不寻常的威胁。
英国方面,外相戴维·拉米(David Lammy)6月下旬公布“对华政策评估”时在下议院发言称,英方将坚持要求中方信守1985年《中英联合声明》之承诺,包括废除《香港国安法》和释放黎智英。7月英国和澳洲外长、防长在悉尼举行会谈,对黎智英被起诉表达深切忧虑。
另一方面,“对中政策跨国议会联盟”(IPAC)成员,执政工党下议院议员索贝尔(Alex Sobel)6月到访梵蒂冈时,向罗马天主教教宗良十四世(Pope Leo XIV)递交信函,促请教宗为信奉天主教的黎智英发声。
前壹传媒董事祁福德(Mark Clifford)7月份为他所着的《黎智英传》中文版在台湾宣传时接受多家媒体访问,他提到黎智英患有糖尿病,并称中共当局“可能会杀了黎智英”。
香港特区政府接连发表声明“强烈谴责”这些言论,其中包括指责美国总领事梅儒瑞“全然漠视法治精神,以不实和偏颇言论,刻意误导公众、一而再抹黑《香港国安法》及香港特区维护国家安全工作”,又称黎智英的代表律师曾证实,黎智英在狱中“一直获得适切的治疗和待遇”。
中国外交部驻香港特派员公署反驳美方“紧急状态命令”称,《香港国安法》实施后,“香港社会恢复安定安宁、营商环境越来越好、各国投资者纷至沓来,国际社会有目共睹”,批评美方举措是“以国内法为依据持续对香港进行无理单边制裁,是将经贸工具武器化的霸权行径,是干预香港事务的政治操弄,是逆历史潮流而动的短视行为,充分暴露其虚伪荒谬的双重标准和强盗逻辑”。
结案陈词开始后,无国界记者(RSF)、独立中文笔会、中国人权捍卫者(CHRD)、香港关注团体和离散港人团体等72个非政府组织联名去信英国首相基尔·斯塔默爵士(Sir Keir Starmer),促请他向香港特区当局施压,争取黎智英“保外就医”。国际特赦组织也要求港府“立即无条件释放”黎智英。
身在海外的黎智英三子黎崇恩也对BBC表示,父亲若被判有罪,“可能会死在狱中”。
香港特区政府接连发表声明“强烈谴责”这些言论,其中包括指责美国总领事梅儒瑞“全然漠视法治精神,以不实和偏颇言论,刻意误导公众、一而再抹黑《香港国安法》及香港特区维护国家安全工作”,又称黎智英的代表律师曾证实,黎智英在狱中“一直获得适切的治疗和待遇”。
中国外交部驻香港特派员公署反驳美方“紧急状态命令”称,《香港国安法》实施后,“香港社会恢复安定安宁、营商环境越来越好、各国投资者纷至沓来,国际社会有目共睹”,批评美方举措是“以国内法为依据持续对香港进行无理单边制裁,是将经贸工具武器化的霸权行径,是干预香港事务的政治操弄,是逆历史潮流而动的短视行为,充分暴露其虚伪荒谬的双重标准和强盗逻辑”。
另一方面,于2024年辞任香港特区终审法院海外非常任法官的英国岑耀信勋爵(Lord Jonathan Sumption)接受《经济学人》(The Economist)采访时批评,从黎智英案审判所见,香港法庭“似乎没有预备好独立于中国意志运作”,并称有“非常高级”法官跟他抱怨无能为力,“只能面对现实”。
香港特区保安局局长邓炳强其后去信《经济学人》,指责该杂志“歪曲事实,毫无根据地批评《香港国安法》与《维护国安条例》”。
结案陈词结束后,合议庭将另订宣判日期 。香港媒体之前报导,依据一宗要求颁令《苹果日报》清盘案件,以及香港支联会“煽动颠覆国家政权”案的审讯排期,黎智英案将于10月宣判。
若裁定全部或部分控罪成立,法庭先将听取辩方求情,也可能索取一些评估报告,然后再判刑,因此判决与判刑不一定会在同一天发生。黎智英“勾结”案已知涉及六名已认罪的《苹果日报》编采人员,法庭很可能一并处理求情与判刑事宜,这会影响到所需时间。
黎智英被落案起诉后不久,中共最高喉舌《人民日报》曾发文质疑香港法院无力管辖,提出中国中央政府驻香港维护国家安全公署有权介入,即引用《香港国安法》相关条文接管案件。
案件审讯至今并未发生此情况,但若国安公署认定出现以下情况,则可行使管辖权:
万一驻港国安公署行使管辖权,整个刑事程序将被推倒重来。国安公署取代香港警察国安处侦查案件,中国最高检察院取代香港特区律政司指定检察机关,再由中国最高法院取代香港特区司法机构指定法院审理,整个过程按照中国《刑事诉讼法》等规定进行,不再适用香港特区法例。
2025年6月12日,香港特区政府证实,中国驻港国安公署引用《香港国安法》、《维护国安条例》等法律“采取联合行动”,要求香港警察国安处就一宗“勾结外国势力”案件申请法庭手令,约谈某组织六名涉案人员,搜查相关处所并检取证物,并要求受查者交出旅游证件。
这是首例得到公开证实的国安公署办案,特区政府的新闻稿并未说明被调查人员与组织身份。但特区保安局局长邓炳强其后对媒体称,该次行动并非国安公署引用行使管辖权条款接管侦查,执法仍是由香港警察负责,案件未有任何人被捕。